欧洲联赛阿森纳对巴特-阿森纳vs巴塞罗那 0:2
凯尔·巴特利的介绍
凯尔·巴特利是英格兰U16国脚。 根据俱乐部青训总监利亚姆·布拉迪的说法,阿森纳足球俱乐部关注过凯尔的比赛,一得知他不想与博尔顿签约之后,阿森纳马上就出手了。凯尔身材魁梧而且身体强壮,现在的身高就已经有大约6尺3寸了。凯尔·巴特利现在效力于格拉斯哥流浪者足球俱乐部。
赫莱布兄弟曾经在哪个俱乐部同时效力过?
德甲斯图加特,提到赫莱布这个姓氏,人们往往会先想到效力于巴塞罗那的亚历山大·赫莱布,直到瓦切斯劳·赫莱布加盟申花后,不少人才惊呼道:亚历山大还有一个踢球的弟弟啊!
小赫莱布比哥哥小两岁,兄弟俩从小的感情就很好。小赫莱布6岁的时候,一位亲友将一只真皮足球赠送给了兄弟俩,让两个孩子高兴极了。“当时亚历山大在学习游泳和体,我还什么都没学,有了这只足球后,我们都喜欢上了踢球,整天和其他孩子一起踢。”
2000年5月,赫莱布兄弟两人以约15万欧元的身价一同加盟德甲斯图加特队,但两人的发展轨迹截然不同。当亚历山大成长为斯图加特的中场核心时,瓦切斯劳还只是斯图加特二队的成员。后来,亚历山大·赫莱布先后被欧洲豪门俱乐部阿森纳和巴塞罗那相中,而小赫莱布在辗转于汉堡和苏黎世草蜢等队后,最终回到家乡球队明斯克米兹里波效力。
“哥哥的路走得比我顺利,我为他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但我并不把他取得的成就当成我的压力。”小赫莱布谈到哥哥,显得不卑不亢,“我们都觉得踢球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尤其是我在德国的几年,对我的帮助很大。我现在已经成熟了,我会放松心态去踢球,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能力。”
今年,有两支中超球队的外援由兄弟联组成,分别是北京国安队的格里菲斯兄弟以及广州医药的双胞胎堤亚哥和堤奥哥。
小赫莱布坦承,他很想和哥哥在同一家俱乐部效力,“虽然我们很小就一起去了德国,但他很快就被其他欧洲球队买走了。这么多年来,我和哥哥只能在国家队的比赛时一起踢球,我希望有更多时间和哥哥一起配合,他为我传球,我来完成最后一击。如果哥哥也能来申花队效力,那就更好了!相信哥哥也是这么想的。
从华丽开局到水土不服,贝隆在曼联沉沙折戟,却凸显弗格森的伟大
水土不服的现象,不仅发生在生活之中,就连绿茵场也会有所体现。比如昔日在瓦伦西亚呼风唤雨的中场悍将门迭塔,自从踏上意甲的赛场之后,就表现得判若两人;比如在各大联赛都有所建树的弗兰,唯独适应不了英超的节奏,饶是伟大如弗格森也拯救不了他。
类似水土不服的现象,在绿茵的世界屡见不鲜。于是,不少媒体与球迷,动辄就把更换球队之后表现不佳的球员归咎于水土不服。殊不知,这其中有不少案例都值得商榷,比如贝隆在加盟曼联之后的巨大落差,就远不是水土不服可以诠释的。
弗格森引入贝隆志在变革
任何巨额交易的背后,总是有着它的目的性的。由弗格森掌舵的曼联,之所以会斥巨资引入贝隆,自然也存在着相应的考量。
当时的曼联,还是以两翼齐飞的传统英式打法为主,在英超赛场上保持着统治的地位,唯有阿森纳能够与之一较高下。哪怕维持核心阵容与战术不变动,曼联照样是英超的顶级豪门。
然而,一旦踏上了欧冠的赛场,红魔就多少有些力不从心了。在英超赛场上无往而不利的两大边翼吉格斯与贝克汉姆,经常遭遇对手的针对性防守,很难再像是英超赛场上一般随心所欲地往禁区内输送炮弹;至于中路的斯科尔斯与基恩,虽然都是一代名将,攻守兼备的全能战士,却缺乏足够的创造力,让曼联中路进攻缺乏足够的变数,很难渗透到对方的禁区之内。
正是因为这种进攻的单一性与可预判性,让曼联在过往的欧冠赛场上吃足了苦头。虽然也有过99年登顶的高光时刻,可其中的运气成分着实是太重。谢林汉姆与索尔斯克亚在最后时刻的双绝杀可遇不可求,马特乌斯的提前下场也充满了偶然成分。
虽然英国媒体与球迷,都对曼联的战绩很是满意,可志存高远的弗格森,却丝毫不为所动,主动做出了求变的选择。而当时在意甲威震八方的贝隆,则成为了老爵爷战术变革的关键棋子。
这位来自于潘帕斯草原的光头,是那个时代最为顶尖的前腰球员,不仅随时随地都可以送出致命的直塞,更有一脚鬼神莫测的远射,甚至还有在正式比赛中角球直接破网的神来之笔,是任何一支球队都梦寐以求的指挥官,弗格森自然不能免俗。
于是,在弗格森的极力要求之下,曼联不惜开出了创下了当时英格兰联赛转会费纪录的2800万英镑,才把这位阿根廷中场给带到了老特拉福德球场——必须说一句的是,如果不是当年拉齐奥财务危机严重,且蓝鹰不愿意把贝隆这样一位存在卖给意甲联赛的竞争对手们,曼联光凭2800万英镑,几乎没有任何得手的可能性。
贝隆的开局很华丽
一分钱一分货的说法,大抵是没错的。贝隆在加盟曼联的训练课上,就征服了他的新队友们。哪怕是巴特这种与贝隆有着位置竞争的球员,也对他赞不绝口:“除了坎通纳之外,贝隆是我见过最好的球员。训练中我就能清晰感受到这一点,他能够展现出一些我从没见过的东西。”
巴特何许人也?92班的一员,与贝克汉姆、吉格斯还有斯科尔斯一起成长的存在,彼此知根知底。而在这样一位球员的心中,贝隆的能力是在这些92班球员之上的,可想而知这位阿根廷中场的能力之强——尤其是在考虑到这两人的竞争关系之后,这种评价就更显难能可贵了。
事实上,贝隆也绝对配得上巴特的推崇,他很快就在实战之中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在他身披红魔战袍的初期,他以先发的身份为曼联出战了前面全部八轮的英超联赛,不仅让球队的进攻变得更加立体化了,他本人更是打入了四粒入球,这让他毫无悬念地就拿下了当月的英超月最佳球员。
而在欧冠的赛场上,贝隆继续着这种强势。在小组赛的六场厮杀中,这位前腰球员攻入了让足以让前锋为之汗颜的四粒入球,带领着曼联一路凯歌。
天地良心,在这个时间节点之前,漫天都是关于贝隆的赞誉,从未有过任何水土不服的说法。
突如其来的水土不服
然而,在经历了曼联主场1比2败给博尔顿一役之后,这一切都变了。英超的霸主红魔突然间就仿佛不会踢球了一般,在接下来的七场比赛之中,居然只拿下了可怜的一场,舆论一片哗然。
而在这个阶段,曼联最大的问题,则体现在他们中场的无边混乱。
按照弗格森的战术要求,曼联应该把球交给贝隆脚下,由这位阿根廷中场进行组织才对。然而,在经历了开局的绝对服从之后,曼联的球员们多少有些厌倦自身的调整与戏份的删减,已经不愿意继续执行老爵爷的既定战术了,在球场上自行其是的现象严重。
一边是需要球在脚下才能发挥威力的贝隆,另一边则是有意无意恢复到传统打法的曼联其他球员。可想而知,曼联在进攻端究竟会是何等的混乱——自然而然的,背锅侠肯定是那个与全队格格不入的贝隆。
于是,关于贝隆“水土不服”的说法,也渐渐蔓延开来了。
背后的真相让人深思
至于曼联球员为何为如此抵触弗格森的战术变革,其实也不难理解。站在他们的角度,自己奉行了十几年的熟悉踢法突然被改变,还是为一名外来者做绿叶,难免会生出异样情绪。尤其是,这次变革还有一个大的前提,那就是远未到“不改则死”的紧迫地步。曼联即便是不改变战术,也照样能够称霸英超赛场。
多年以后,同为92班关键一员的加里·内维尔就说出了队友们的心声:
“你签下一名新援,究竟是为了增强阵容厚度?还是要加剧队内竞争,并试图取代原来的首发?我想起贝隆加盟的时候,身价2800万英镑,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天价。他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但是你总想着让他出场,把斯科尔斯的位置前移,这完全打乱了球队的原有比赛套路。”
在贝隆才加盟曼联的时候,巴特的评价还是“除了坎通纳之外,贝隆是我见过最好的球员”。可到了加里·内维尔嘴中,就成了“他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好”。这其中的变化之大,耐人寻味。
与其说是贝隆不够好,不如说是这位阿根廷中场伤害到了他们的利益,被集体抵制了。然而,任何变革都是有阵痛的,又怎么可能不“打乱球队的原有比赛套路”?
一言以蔽之,以加里·内维尔为代表的曼联那一批球员,他们压根就不欢迎战术改革。就如同井底之蛙一般,他们只是满足于眼下的状况,满足于在英超联赛的称王称霸,很少考虑到欧冠赛场上的远大前景。
然而,这恰恰凸显出了弗格森的伟大之处。明明已经在英超赛场上建立了王权,却始终不知道满足为何物,不断追求着战术方面的革新,与时俱进。
而在贝隆“水土不服”之后,弗格森也并没有因此而放弃继续变革的努力,依旧在做着各种与欧陆先进打法接轨的尝试。而弗格森时代的第二尊欧洲冠军杯,正是变革之后的战利品。
弗格森之所以是弗格森,正是因为他这种不断学习、不断变革的精神,还有受挫不退的宝贵品质;而以加里·内维尔为首的曼联球员,之所以在退役之后就只能过过嘴瘾,没办法继承老爵爷的衣钵,其实也是性格决定命运。
阿森纳对战鲍里索夫出场阵容是怎样的?
北京时间12月8日04:05,2017/18赛季欧联杯小组赛最后一轮展开角逐,阿森纳主场6-0横扫鲍里索夫,小组第一晋级淘汰赛。沃尔科特造5球,先后助攻德布希和威尔谢尔进球,制造了吉鲁破门的点球,打进本队第二球,并制造一个乌龙球。威尔谢尔传射建功,埃尔内尼有一球入账。
本赛季欧联杯小组赛首回合,阿森纳客场4-2大胜巴特。前5轮战罢,阿森纳积10分锁定小组头名,鲍里索夫积5分垫底,但仍有机会出线。本场比赛,阿森纳大腿桑切斯和厄齐尔均未进入大名单,吉鲁领衔首发阵容。
阿森纳(4-2-3-1):13-奥斯皮纳/30-奈尔斯、6-霍尔丁、21-钱伯斯、2-德布希/34-科奎林、35-埃尔内尼(77’ 69-韦洛克)/23-维尔贝克(77’ 62-恩科迪亚)、10-威尔谢尔、14-沃尔科特(71’ 61-尼尔森)/12-吉鲁
鲍里索夫(4-2-3-1):48-施尔贝斯基/17-里奥斯、33-波利亚科夫、19-米卢诺维奇、42-沃洛德科/7-别列兹金、21-德拉贡/62-戈德丘克、10-伊万尼奇(76’ 5-雅布隆斯基)、22-斯塔舍维奇(69’ 24-图奥米宁)/20-罗迪奥诺夫(56’ 13-西格内维奇)
尼基·巴特的职业生涯
尼基·巴特(Nicky Butt) 红魔曼联“92黄金一代”成员之一、中场硬汉。
尼基-巴特球员时代司职防守型中场,在曼联度过了12年一线队生涯,出场387次,打入26球,跟随球队一起夺得6个英超冠军、3个足总杯冠军、4个社区盾冠军、1个欧冠冠军和1个丰田杯冠军。
1975年1月21日出生于曼彻斯特。在奥德汉姆(Oldham)和曼彻斯特地区的学生队踢球后,他在1991年1月签约曼联训练营,1993年1月转为职业球员。
他是1992年获得足总青年杯时的成员之一,并在决赛第一回合对水晶宫队(Crystal Palace)的比赛中攻入两球。第二年,他也随队闯入决赛,但这一次他们却以失败告终。
他第一次代表曼联成年队是在1991年11月21日,曼联主场出战奥尔德汉姆(Oldham Athletic)的比赛中的第65分钟替补保罗·因斯(Paul Ince)出场,这使他成为继瑞恩·吉格斯(Ryan Giggs)之后第二个闯入一线队伍的弗格森“92黄金一代”弟子。
在1994/95赛季末,他在足总杯决赛中得以首发出场,但曼联却负于对手。12个月后,巴特赢得了1996足总杯优胜奖牌,并帮助自己和曼联获得了联赛和足总杯双料冠军。
在1998/99赛季开始后,巴特的脚步却因为与巴塞罗那(Barcelona)和阿森纳(Arsenal)的比赛中两张接连而来的红牌而停滞。随之而来的停赛使他错过了一些重要的比赛,结果他只能看比赛的需要,和保罗·斯科尔斯(Paul Scholes)轮流上场,在中场和罗伊·基恩(Roy Keane)搭配。
但在巴塞罗那的冠军杯决赛中,斯科尔斯受到停赛使得巴特有机会得以首发上场。 加上那个赛季所赢得的荣誉,巴特共收获了三个联赛冠军,两个足总杯冠军和一个冠军杯冠军。
1999/2000赛季巴特赢得了个人的第四个联赛冠军头衔,为他的荣誉本上添加了重重的一笔。巴特硬朗的风格意味着他的名字会常常出现在裁判的小本子上,但41次出场中的4个进球却显示出了他在球队中的重要地位。有报纸称他在夏天即将转会,但是屡屡受到教练夸奖的他恐怕并不想走。
他在曼联良好的表现也引起了英格兰国家队的注意,于是他在离开国家队19个月后又被重新召回。
由于他良好的状态,教练不得不将三名中场队员同时派遣上场,这也使巴特帮助曼联赢得了又一个冠军。
巴特在曼联开始他的职业生涯,是同期年青球员如保罗·斯科尔斯、大卫·贝克汉姆等人当中较早出道的一位,他于1992年已经获得曼联一队的上阵机会。
初出道的巴特以上佳的洞悉力及硬朗的拦截方式赢得“新保罗·因斯”的美誉,不少球评家对这位明日之星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够成为继罗伊·基恩之后另一位中场大将。可惜巴特往后数年的发展并不如想像中般如意,长年屈居于前队长罗伊·基恩之下,使巴特往后的比赛时间愈来愈少,他的上阵机会往往要等到罗伊·基恩养伤或休息才来临,这不但阻碍了他的进步,亦影响了他在球会和国家队的前途,加上后来罗伊·基恩和保罗·斯科尔斯组成了一对一攻一守的强劲组合,巴特在曼联的日子经常要待在替补席上。
虽然如此,巴特仍然获得了不少冠军奖牌,当中包括曼联成为“三冠王”那年的欧冠奖牌。决赛当晚,因为罗伊·基恩及保罗·斯科尔斯均不能上阵,巴特和大卫·贝克汉姆镇守中场中路,配以布罗姆奎斯特及瑞恩·吉格斯左右双翼出战拜仁慕尼黑,最后戏剧地反胜并获得冠军。
但是巴特依然未能于曼联队中坐稳正选,最后于2004年转会到纽卡斯尔联寻求更多的比赛机会,离开了效力了12年的曼联。可惜一连串的伤病令巴特未能获得重用,不久便被借到史蒂夫·布鲁斯领军的伯明翰城。经过一季不俗的表现后,巴特再次回到纽卡斯尔联代表球队上阵并且有不俗的表现。2010年4月,纽卡斯尔队长尼基·巴特代表球队举起了2009-10赛季英冠冠军奖杯,以此结束了6年的喜鹊生涯。在纽卡从英冠成功夺冠重返英超的喜悦中,巴特告别了英格兰赛场。
2011年1月起至5月在香港南华俱乐部踢球。 巴特非常喜欢香港,退役之前他在这里重新享受足球带给他的快乐。此后其正式退役,结束职业生涯。